海洋文化公开课第一期|南岛语族与福建海洋文化
海洋文化是人类与海洋互动的产物
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
海洋文化重要性日益凸显
厦门,因海而兴
拥有深远的海洋文化底蕴
为此,厦门市海洋发展局
厦门市海洋国际合作中心
携手新浪厦门•不懂实验室
发起了系列海洋文化公开课
助力推动海洋文化的传播
#第一期#
南岛语族与福建海洋文化
主讲嘉宾 马照南
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
福州大学客座教授
闽江大学客座教授
著名朱子学研究专家
现任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
本次公开课主要讲了下面这三个部分
1.福建,南岛语族海洋文化的重要起源地
2.南岛语族与海洋文化的特点
3.南岛语族与海洋文化的时代意义
▾下面视频是本次公开课的主要内容
南岛语族海洋文化的重要起源地
南岛语族是一个很神秘的语族,福建是其重要的起源地。
▴
福建的海洋面积大大超过了陆地的面积,特别是厦门这里,完全是一个海洋的城市。
南岛语族,主要生活在海洋上,特别是南太平洋,分布范围极广,
东达南美洲西方的复活节岛,
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,
南抵新西兰,
北至中国的福建、台湾、海南,
包括越南南部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、马达加斯加、新畿内亚、新西兰、夏威夷、密克罗尼西亚、美拉尼西亚、波利尼西亚等各地岛屿。
这些地方都被称为南岛语族的家园。
他们使用的语言有1000种到1200种,是分布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个语系。
他们主要以单边架艇独木舟和双连独木舟作为航海工具,在南太平洋岛屿上面世代繁衍。
2010年11月19日,有一艘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独木舟,上面载着6个人,他们是人类学家,也是学者航海家。
他们经过4个月的航行,1.6万海里,完全依靠原始的独木舟,6个人用了4个月的时间到达福州马尾,开始寻根之旅。
来源: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
他们为什么会来?
从2006年开始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,中国和美国包括澳大利亚的一些学者,经过多年在我们福建沿海考古挖掘,发表了论文,确信南岛语族真正的发源地是在福建。
那么南岛语族究竟从哪里来呢?
最早的说法是从菲律宾,
再往后的说法是在台湾,
经过联合国组织的考古,证实了是在福建,
在东南沿海这一带。
所以他们组织独木舟协会,说一定要去寻根,要找自己的老祖宗,他们就经过4个月来了。
从法属波利尼西亚,一直到福建,航海路线大概如下。
来源:海都网
这是他们10月到达福建马尾的时候,我们搞欢迎仪式。
来源:泉州网
接下来他们又到了平潭,一个壳丘头文化,大概是6000年到7000年的南岛语族遗址。
这两年经过挖掘,在平潭岛上发现了大量的南岛语族遗址,现在由国家文物局在里面设立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院。
这个是他们到泉州海上交通博物馆里面,他们是先到闽侯昙石山博物馆,进去一看,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,因为他们祖宗包括现在使用的很多器具,还是停留在那个时候,所以一进去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,感到非常亲切。
来源:泉州晚报
2011年,台湾“中研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,名字叫陈仲玉,祖籍是福州,他在闽江口挖掘了距今有大概8320年的南岛语族的祖先,这个祖先现在被公认为世界南岛语族的1号。
第二年又发现了第二具,距今大概7000多年,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古发现。
来源:中评社
从福建马祖的亮岛,到壳丘头文化,到昙石山文化,从8000多年以前,一直到3000年4000年以前,这样的脉络都是非常清晰的。
在我们福建东南沿海或者更早之前在河姆渡,发现8000年、9000年前那个地方的人吃大米,住干栏式的建筑,人住楼上,东西放在楼下。
其实在我们东南沿海,从浙江这一带一直到广东,到海南岛,都发现大量的南岛语族的遗址。
大概在距今6000年左右,他们就第一站就到了台湾,在台湾生活了大概几百年到1000年左右,就到了菲律宾这一带。
实际上南岛语族除了从平潭到台湾,还有闽侯的昙石山文化遗址。
为什么命名为南岛语族?
南岛语族这个名称就像丝绸之路一样,也是外国学者的一个创造。
在300多年以前,由于所谓新大陆的发现,一批一批的学者把眼光盯住了东方,不仅是商人来了,强盗来了,还有一批学者也来了。
他们到了南太平洋以后,发现南太平洋岛屿上面的人有4个是一样的,语汇是一样,造的船是一样的,航海的能力是一样的,人长得也是一样的。
所以经过研究以后,他们就给它起名称为南岛语族,实际上就是南太平洋岛屿上面生活的一群讲着大概相同语言的族群。
最早是1706年荷兰学者首先发现他们语言当中的这种关系。
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,德国的学者把它命名为南岛语,这是南岛语族的来源。
南岛语族与福建的四个联系
1.语言相通
比如说厦门、同安、泉州,包括莆田人,包括福州人,讲脚都叫ka,南岛人也都叫ka。还有村庄像厦门叫坂,福州话也叫坂,所以南岛人讲村庄,也都叫坂。
有研究称闽南话大概有6%~12%或15%的语素是构成南岛语基础的部分。
2.工具相同
学过经济学都知道,生产工具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元素。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,主要表现在它会创造新的生产工具。
所以生产工具非常重要。
林惠祥教授研究有段石锛,有段石锛是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转变一个很大的标志。旧石器大概就是磨制的工具,一个圆圆的石头,把它敲敲打打,成为一个像石臼一样东西,碰到老虎、碰到狮子,就用这个石头去砸它。
到了新石器时期就是磨制,找到一个石头以后把它磨成像斧头一样的叫石斧,这也叫石锛。
有段石锛就是说在一个石头制的斧头上面绑上一个柄,它就可以用来砍伐了。
一个石头很难把树砍倒,用石斧的话就可以把树砍倒,砍倒之后可以把它制作成独木舟,这样就可以去航行了。
来源:《考古学报》1988年第1期
3.体貌相似
人要长得一样,现代科技就是DNA要一样,基因要一样。不论是台湾,还是大陆,经过基因测试、染色体测试,基本上都表明南岛语族和福建人、台湾人都是一样的。
去年,中国科学院经过8年的研究,在世界顶级的杂志上发表论文。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国家文物局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科研成果。
这位女科学家叫付巧妹,她组织团队研究北方的人群和南方的人群,发掘北方的人群和南方的人群。
来源:中新网
她采用最新的科学方法,认定了福建及其周边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。
8400年前,在漳平的奇和洞里面发现遗骸,通过奇和洞的遗骸、亮岛人,包括东山的,平潭的,福州的福建这一带,对这些古人进行 DNA测试。
现在的考古方法一个是对远古的骨骸进行测试,另一个是在遗址骨骸的土壤里面,土壤里面也可以提取 DNA的元素。
这里面就说了8000年奇和洞的人与台湾的阿美族和泰雅族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。
另外一个研究是厦门大学做的。
是东亚地区最大规模的古人基因组的研究,这个研究是很有意义的,因为它是包括医学院、哈佛大学,德国的、俄罗斯的全球43个科研机构,85位研究者组成的这样一个国际的团队共同来进行研究,所以这样的研究引起世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。
研究说明我们两岸和南岛语族是同一个祖先。
4.习俗相近
习俗就是一种文化,一种生活习惯。
福建古代人和南岛语族,都住干栏式的建筑。现在我们到广西,到了云南,到了马来西亚,这一带地方看到的都是干栏式建筑。
来源:新华社
为什么?
一个是南方的蛇、虫子比较多,干栏式建筑可以住在楼上。
第二是养牛、养鸡、养鸭、储存工具都可以在楼下进行,比较卫生。
第三是对人健康也有利。
还有一个习俗,就是成年人会把门牙拔掉。
几十年前在莆田乡下,还有人会把门牙拔掉,所以习俗其实是一个流传的过程。很多习俗在南岛语族中还在流传,包括陶器上的这种纹饰还是非常相近的。
南岛语族与海洋文化的特点
特点一 闽在海中
从南岛语族来看,福建海洋文化的特点就是《山海经》讲的那样,闽在海中,福建历来是跟海洋在一起的。
从7000年以前壳丘头文化,一直到2000年以前的闽越国文化,一直到了妈祖、海丝文化,郑和下西洋,到了近代文化、船政文化等等。
福建的海洋文化都是完全是一脉相承的。
林宏杰、字维嘉/摄
在史记里面,它记录的福建海洋文化,包括闽越国当时进贡给朝廷的东西,都不是福建生产的,而是从热带国家过来的。
当时闽越王就说你要来进攻我们,我们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我们就到海上去。
他有退路,即亡入海。
特点二 源远流长
再一个从考古实物来讲,万寿岩距今18万年,8400年前的奇和洞,8200年前的亮岛,然后再到6000年到7000年前的平潭,4000多年前的昙石山等等,我们的祖先一直在不断地向海洋迁徙。
所以说福建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。
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把自己的文化说成是农耕文化、内陆文化、黄土文化,这个是片面的。
我们既有非常发达的农耕文化、草原文化、大陆文化,也同样有海洋文化。
比如福建,在海上航行,容易吗?不容易,都是大风大浪,每年会来几次台风。
还有为什么要送王船?送王船祈求先辈、祈求海神对我们的保佑。
来源:新华网
福建的海洋文化技艺非常精湛,能够几千年都生活在海上,这应当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,完全海洋的民族。
比如讲福建的福船,所有的福船里头,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船里面,它就有很重要的隔舱术。它在船舱里面把它隔开,即使遇到暗礁,把船撞破了一个洞,仍然能够航行,一个船舱破了,另外几个船舱还是正常的,船就不会沉没下去。
字维嘉/摄
特点三 开放包容
福建的海洋文化或者中华的海洋文化,它是开放包容的。
在东汉的时候,我们就和琉球有商贸往来。
西汉的年间,福建的人、沿海的人到海外经商,当时大的船可以载600人到700人,这是相当大的,所以说我们技艺非常精湛。
到了王审知治理的时候,海外的商贸更加繁华,货物充斥,填郊盈郭,商贾拥挤,摩肩击毂。
来源: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《涨海声中万国商》
当时福建的商贸从辽东半岛、朝鲜半岛与渤海国、新罗国(当时的朝鲜叫新罗),南面的到南洋群岛,印度、阿拉伯等国。
到了唐代的时候,福州成为三大贸易港口之一。
接下来是泉州,泉州再下来,是漳州月港和厦门港,这些都是商贸往来发展的一个历程。
特别是月港的兴起,应当讲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。
到了近代以后,厦门港逐渐成为福建和东南沿海一带最重要的港口,通向海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。
厦门港现在已经超过了台湾的高雄港,货物量在福建是名列第一的。
南岛语族与海洋文化的时代意义
增强文化自信
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深层、更持久的力量。
费孝通,著名的文化学者,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来应该树立文化自觉,说现在时机成熟了,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。
那么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什么呢?
我们是天人合一,我们敬仰天、敬仰地、敬仰我们的先贤、我们的祖先,因为中国人走到哪里,家谱不能丢,家乡不能忘,国家不能够忘记,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。
中国人有特别浓烈的家国的情怀。所以中国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相比较,它确实是有它的优越性。西方很难想象,中国改革开放以后,我们把人民和组织团结起来,我们能够这么快地战胜新冠疫情。
压缩台独话语空间
我们要以南岛语族,来压缩台独的话语空间。
从世界考古来说,台湾的南岛语族是从大陆过去的。
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南岛语族,讲我们的海洋文化,讲两岸同属一个中国。
在南岛语族研究与海洋文化建设中展示新作为
福建省要重视南岛语族,因为南岛语族不仅平潭有,武夷山、三明、漳州、龙岩、厦门、泉州、莆田、宁德都是与南岛语族有关系。
这些在我们福建省的考古当中,它已经成为一个链条,像证据链那样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。
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南岛语族和海洋文化紧密联系起来。
中国人特别注重自己的血脉和传统,如果告诉印尼人,告诉菲律宾人,你不仅是华人当中,跟我们基因是一样的,你原住民当中基因和我们福建人也是一样的。
可能会对整个现代化的建设,对海洋经济文化的建设,是一个很大的推动。
福建有很多大学,可以让南岛语族的国家,到我们这里来学习,可以研究他们的语言和闽南话哪些是一样的?哪一些习俗是一样的?
也可以到南岛语族去发展经济,到远洋搞捕捞。印尼有很多岛屿还是无人岛,资源非常丰富,我们有好的资源,好的技术,可以去那边和他们共同发展。
所以福建省应该更加重视海洋文化,更加重视南岛语族的研究,特别是厦门大学对南岛语族的研究很深入,我们又有和厦门大学联合这样非常好的优势。
所以我想南岛语族文化的研究,将来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,来助推整个厦门的发展,助推福建的发展,助推金砖五国的发展,也助推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。
▾嘉宾精彩观点速览
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宣传与舆情办出品
来源:“不懂实验室”微信公众号
编辑:晓煜 编审:佘逸
推进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建设
厦门海洋产业对外合作线上对接会成功举办
九家涉海企业当选“龙头”